医院咨询冻卵,却被医生告知不符合规定,想冻卵的话,要么结婚,要么找律师起诉。
这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玫瑰之战》中的一幕。如此具有争议的画面将单身女性冻卵这个话题再一次推上风口浪尖。让人们不禁回忆起那句话——冻卵是世界上唯一的后悔药。
为什么要进行冻卵?
冻卵,顾名思义,就是将女性的健康卵子冷冻。女性一生中,通常只有个左右的卵泡发育成熟,并完成排卵。
在女性年轻、健康的时候从卵巢中将卵子取出并冷冻起来。待有生育意愿时,通过技术将其解冻,利用试管婴儿技术将成熟的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
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正常怀孕的几率也会随之下降。对于大龄单身女性,尤其是职场单身女性来说,这项技术无疑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冻卵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因其涉及到女性健康和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在条件上仍有一定的限制。目前在我国,单身且年龄不超过38岁的女性,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冻卵。
卵是如何冻成的?
有冻卵意愿的医院挂号,咨询后,医生会开出一系列的检查项目,其中包括抗穆氏管激素,即AMH值。AMH值是说明女性卵巢功能的常用指标。其数值较低时,说明女性卵巢中的窦卵泡数量较少,卵巢储备功能较差,需要靠冻卵来满足未来的生育需求。
身体检查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保证接受冻卵的女性身体健康,能满足取卵、冻卵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性激素六项、血常规、各类传染病检查、各类抗体、引导超声波等。
各项身体检查完成并且达标后,申请冻卵的单身女性就进入医学伦理学讨论环节。各行各业的人会聚在一起就案例进行讨论。这一环节通常很快,拿到伦理认定书后,进入卵巢监测阶段。
女性生理期的前三天,可以开始卵巢监测,主要是确定卵泡数量和发育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促排卵方案。方案制定后,患者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其目的是让女性在一个生理周期中排出多颗优质的成熟卵子,以便后期进行冷冻。促排卵针可能会刺激卵巢,引发水肿,但不会导致卵巢早衰。
卵泡发育成熟后,就可以准备进行取卵手术。取卵手术是在超声引导下,用特殊工具将取卵针送入卵巢,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完成。取出的卵子经过检测,选出符合条件的,进行冷冻。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玻璃化冷冻法”,取出的卵子经过高浓度保护剂平衡后,被放入-℃的液氮中冷冻。待女性准备怀孕时,再将卵子复苏并受精,发育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
这样说来,女性单身冻卵这颗“后悔药”虽然价格有些昂贵,医学方面操作起来并不难。但实际上,单身女性想用冻卵来作为自己未来的生育保障,在政策上还是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有关冻卵的政策存在争议
不久前,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一审败诉,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法院认为,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尚未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具体应用做出明文规定。然而,卫生部门发布的通知中,却将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列入“禁止”。法院以此为依据,驳回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此案当事人已在今年8月4日向法院邮寄了上诉状,其中指出允许未婚女性保存生育力,符合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
尽管社会各界普遍支持单身女性生育权的争取,但关于单身女性“冻卵”的争议还在继续。单身冻卵究竟是一颗“后悔药”还是一张昂贵的“生育彩票”,让我们拭目以待。